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1的博文

微博有大義

在另一面,微博也形成空前的全國性有識之士的群聚空間。在短短的微言片語中,傳達的是對國計民生的關懷,對人間大義的執著,對社會公理的拷問,對腐敗問題的追打,對價值體系的交鋒,對真相與事實的求證,對秩序的緩慢形成的共識。這是一個幾乎全然由民衆自覺參與的空間,在不能避免也永遠不能消除的凌亂表象下,一個民族在重新形成自己的民間話語系統,從壟斷和被支配已久的話語、敘述格局中突破,在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各方面)走自己的路之前,說自己的話。   今年多事,多事的年代总要产生多视角的解读。从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到英国的暴动,一个重要的视角正是社交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英国表示要考虑如何阻止人们用推特和社交网络谋划暴力和犯罪行动,对这个老牌民主国家来说显得有那么一点尴尬。   中国一些媒体放大了这一消息,并且引申成限制网络工具的意义。央视英语频道日前在一个谈话节目中邀请了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胡克定(Chris Wood)上节目,在面对有关社交媒体带来冲击的问题时,公使坚持社交网络也同时使得大量的民众表达了对政府和警方的支持,以及在事后号召民众清理现场的好处,而没有表示出对这一媒体的负面评语。   少数舆论寻找这样的“共同点”显然是摸错了门。   至少就英国情况来说,要阻止的是利用网络工具传达或串联的犯罪行为,这其实与追查或禁止其他传播媒介被用来犯罪是一样的,而不是全面限制或者禁止这个网络工具的使用。   网络发展显然已经迫使无论民主还是非民主国家都感到进入了不甚自在的境地。   中国一段时间以来不断传出官方有意关闭微博这个社交网络工具的消息,各大微博网站几个月前都不约而同挂出“测试版”的字眼,仿佛就等待什么时候测试结束似的。   微博这个社交工具无疑是当下中国最值得不断挖掘、不断探索书写的现象之一。   在中国发展得像洪水一样迅猛的微博,结合了智能手机等便利设备所形成的表达平台,快速取代了先前的社交网络工具,这是一年来在房地产和股市等经济活动之外,让全社会砰然心动的广义文化现象。   《经济学人》杂志不久前将社交媒体称作新时代的咖啡馆,发挥的是大众媒介普及以前,人们从咖啡馆获取(或真或假的)消息、分享意见的功能,唯一不同的是它比咖啡馆的传播范围大了无数倍,既没有边界也无远弗届。   但无论是咖啡馆还是中国式的茶馆,微博这个平台不只是发挥传播的功能,更引起即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