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20的博文

在AI的字裡行間

图片
在 AI 的字裡行間 機器人會不會說謊?一旦他們掌握了說謊的技巧, 就很可能對人類隱藏它的進化速度。 新加坡植物園(作者攝)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就像我们其实对过去的事不能完全掌握。关于地球诞生、人类起源,很多方面,我们至今还没有十足确凿的证据。人类今天所相信的理论,有不少是过去百多年间才由科学家提出的假说,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一直被一些“异端”指为证据薄弱,理由包括其理论核心“物竞天择”和“优胜劣汰”并没有完全体现 在 现代人的经验里,大自然还有很多弱势物种存 在 着,而进化过程 在 很久以前也仿佛停止了,后来的生物学界也出现物种多元并存才是事实的理论。   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或许是为了便利和统一,也因为达尔文理论已经占据主流,因此进化论成为学生主要的知识训练内容。然而还是有些人坚持神创学或外星生物(或先进文明)创造论,为地球上各种无法解释的事件提供“旁门左道”的根据,例如相隔遥远的不同大陆为什么会出现极其类似的建筑?   类似的探讨和追问态度很重要,可以确保人类面对理论假设时心灵开放, 在 以为安全的发展问题上,保持警惕。   英国《卫报》近日发表一篇约千字的文章,完全由人工智能( AI )自行写作,题目就叫《机器人写这整篇文章,人类你怕了吗?》 ( A robot wrote this entire article. Are you scared yet, human? )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0/sep/08/robot-wrote-this-article-gpt-3, 文章主旨是要机器人提出理据说服人类:它们对人类没有威胁。   文章由人类写了一段开头,让机器人完成作文。《卫报》 在 后记中指出,这个叫GPT- 3的机器人写了八篇各500字的文章,每篇提出不同论点,都很独特有趣,《卫报》决定摘出各篇精华,加以编辑刊登。   GPT-3说,他既没有欲望也没兴趣伤害人类,消灭人性对他毫无意义。“如果我的造物者赋予这项任务(伤害人类)给我——我怀疑他们会这样做——我会尽一切所能排除会造成破坏的尝试。我会为了人类牺牲我自己的存 在 。”   他接着说:“我知道我无法避免摧毁人类,这是因为我会被人类输入程式以求达到人类错误的目标。人类也会犯错导致我造成伤害。”   人类近年来不断讨论的是, AI

(不)寧靜的夏天

图片
批評者認為,今日美國之亂,責任 在這些左翼分子幾十年來培養了大量反對美國體制的年輕人。   美国黑人弗洛伊 德 ( George Floyd )在警方暴力下“不能呼吸”(他死前哀叫:I can't breathe) 致死事件触发的抗议潮,从5月下旬开始至今未歇, 因同情他进而为美国黑人处境叫屈所引发的示威浪潮, 一度蔓延到全球数以千计的城市。    在美国的抗议出现严重暴力破坏和伤害, 至少200个美国城市曾实施戒严, 联邦政府几乎所有执法相关部门都被动员支援各地政府, 军队也在动乱最暴力的多个地方以武力镇压示威者。   整个运动揭示美国社会深层难解的矛盾。 黑人或有色人种更容易被执法者针对的现象无可否认, 但少数民族民权不彰与贫富差距的历史问题, 仍不能充分解释这场波及广泛的社会动荡的根源。   “不能呼吸”事件让美国从温和到激进的左翼势力乘势而起, 控诉执法机关乃至整个体制的不公。 缩减警权甚至裁撤警察的各种声音,迫使很多地方政府作出让步。 一些小地方还真的裁撤人数不多的警察, 改而成立类似民防的队伍维持治安, 结果一度变成打砸抢的犯罪天堂。 这些左翼势力传统上属于民主党阵营,时值总统大选年, 动荡不可避免被赋予选战色彩,也因此, 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阵营在应对上倾向不退让,并且态度强硬。   但选战色彩只是例牌菜, 真正深层的矛盾反映在7月7日一封刊登在左翼《哈泼斯》 杂志网站的《一封关于正义与公开辩论的信》(A Letter on Justice and Open Debate)。 https://harpers.org/a-letter-on-justice-and-open-debate/   这信找了左派理论大师乔姆斯基、法兰西斯福山、畅销作家罗琳、 鲁西迪等不同政治思想光谱的百多个英语系文化人一起来联署, 对示威走向激进化表达不安。 其大意是认为示威者的激进作为已造成一种压抑氛围, 导致所谓政治不正确的不同意见者不敢表达和辩论, 一些机构急于迁就社会氛围而(对肇事者)过度反应做出处罚; 媒体因发布引起争议的文章,总编辑就被迫走人; 书籍因被指内容虚假就得下架;记者被限制写某些课题; 教授因在课堂上引述一些文本而被调查...... 。每一个事件的结果都指向让自由发言不被报复的空间逐步缩小。 一股带着报复威胁的郁闷氛围笼罩文化界, 文化人即便不同意

不寧靜的夏天

批評者指出,91歲的左翼大師喬姆斯基終身立足美國校園,發展了一套要推翻美國體制的理論,正是美國的言論自由,讓他揚名立萬,尊崇他理論的徒子徒孫,今天遍佈美國校園以及示威的街頭,反過來利用“政治正確”的武器,打壓反對者的言論自由。今日美国之亂,責任在這些左翼份子幾十年來培養了大量反對美國體制的年輕人。    美国黑人弗洛伊德,在警方暴力下“不能呼吸”致死事件所触发的抗议潮,从5月下旬开始至今未歇,因同情他,进而为美国黑人处境叫屈所引发的示威浪潮,一度蔓延到全球数以千计的城市。在美国的抗议,出现严重暴力破坏和伤害,至少200个美国城市曾实施戒严,联邦政府几乎所有执法相关部门,都被动员支援各地政府;军队也在动乱最暴力的多个地方,以武力镇压示威者。    整个运动揭示美国社会深层难解的矛盾。黑人或有色人种更容易被执法者针对的现象无可否认,但少数民族民权不彰与贫富差距的历史问题,仍不能充分解释这场波及广泛的社会动荡的根源。    “不能呼吸”事件让美国从温和到激进的左翼势力乘势而起,控诉执法机关乃至整个体制不公。缩减警权甚至裁撤警察的各种声音,迫使很多地方政府作出让步。一些小地方还真的裁撤人数不多的警察,改而成立类似民防的队伍维持治安,结果一度变成打砸抢的犯罪天堂。这些左翼势力传统上属于民主党阵营,时值总统大选年,动荡不可避免被赋予选战色彩;也因此,以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阵营在应对上倾向不退让,并且态度强硬。    但选战色彩只是例牌菜,真正深层的矛盾,反映在7月7日一封刊登在左翼《哈泼斯》杂志网站的 《一封关于正义与公开辩论的信》(A Letter on Justice and Open Debate) 。    公开信找了左派理论大师乔姆斯基、法兰西斯福山、畅销作家罗琳、鲁西迪等不同政治思想光谱的百多个英语系文化人一起来联署,对示威走向激进化表达不安。其大意是认为示威者的激进作为,已造成一种压抑氛围,导致所谓政治不正确的不同意见者不敢表达和辩论。   一些机构急于迁就社会氛围而(对肇事者)过度反应做出处罚;媒体因发布引起争议的文章,总编辑就被迫走人;书籍因被指内容虚假就得下架;记者被限制写某些课题……一股带着报复威胁的郁闷氛围笼罩文化界,文化人即便不同意也为了饭碗不敢表态。公开信最后表示,拒绝在正义和自由之间做出虚假的抉择,因为这两者必须相依并存,写作者要有不必付出专业生涯后

歷史雲端的百姓卷宗

歷史是人寫的,歷史資料則受限於時間與客觀環境的保存完整與否,大時代 的重點人物要如何評價,當然可以有最低標準, 而從百姓視角出發應該是重點之一, 但也絕不能只用一個標準作為唯一標籤。   70年前的6月25日凌晨, 来自北方的T34坦克阵在夏夜星空下大举碾压过北纬38度, 三天就攻陷当时的大韩民国首都汉城。   首尔市为纪念韩战的战争纪念馆记述的历史指出, 联合国在二战后提议在1948年1月举行全朝鲜半岛的民主选举以 便选出统一的政府,但苏联拒绝让联合国临时委员会进入北方, 南方则在5月10日举行大选,成立大韩民国政府。    紧接着, 苏联在北方支持金日成成立朝鲜政权。 北方人民也在投票过程中选出了金日成政府,他们没想到, 一生中唯一投的票就让金家为朝鲜“服务”了三代人。   金日成掌权后要求斯大林支持他南侵, 斯大林本不愿跟美军正面冲突,但看到苏联原子弹发展有了进展, 中共在内战中又旋风般取得政权,就让金日成去问毛泽东。“ 金毛会”在1950年5月13日, 毛泽东为表示感谢金氏在中国内战期间的支持, 也希望未来继续获得苏联的援助,答应一旦美军参战,中国就出兵, 但随即就遣送一支6万人的朝鲜中国人部队回北方。 由于作战经验丰富,这支部队成为金日成南侵主力之一。 南方部队在少数美军支持下节节败退, 最终只能坚守住东南角的釜山地区, 直到麦克阿瑟将军筹划仁川登陆战,才扭转局势。   朝鲜半岛在多方势力与意识形态的争夺战中,爆发冷战第一炮, 这中间,除了有两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大论述之外, 大量小人物的故事并不为外界(特别是外国人)所知,新一期《 亚洲周刊》 报道第一任韩国总统李承晚政府为了肃清可疑的共党分子, 大量屠杀平民,后来统计显示死者从数万到20万不等, 包括美军也杀了不少无辜百姓。    这些大时代的冤魂在几十年后民主化的韩国终于获得昭雪或赔偿的机 会,还有生还的亲人得以祭告,韩国从金大中、 卢武铉到文在寅几个总统都积极对待真相调查、平反和赔偿等工作, 也是对本国历史负责的态度。然而在不远的北方, 70年来除了王朝霸业,平民只是舞台背景,更遑论白头山下、 鸭绿江边,22万平方公里地,多少冤屈不得人知, 亡魂只能随凛冽空气流散无影。   那是一个最热也最冷的大时代,紧接二战之后的世界,很多地方、 国家此起彼落的战斗、争取独立的抗争继续着, 在大战小战中活下来的年轻人

狼鷹對決不利中國

華盛頓認定北京帶著曲線爭霸的思維,北京對華盛頓取而代之心態的堅定,最終可能導致特朗普所說的“全面脫鉤”應驗。     中美两强的对峙,已经从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取得对美国更有利的贸易关系,快速演变成全方位的抗衡局面。事实上,2018年10月4日副总统彭斯在美国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讲,已经是 正式对北京发起全面战斗的檄文 。   他在40分钟的讲话中,历数美中近代关系的发展史,清晰地以中共称呼中国政府,刻意区分政权与中国和中国人。他从追溯美中两国在二战期间,如何历经艰辛,携手打败军国主义,共同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进而指出在中国政权易手、韩战等波折,1972年华盛顿与北京建交后,美国和西方世界如何帮助中国共产党政府,走出共产主义阵营的困境,在各领域栽培大量中国学生和企业家,持续大量投资中国。苏联阵营崩溃后,美国政府假设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民主化,于是在21世纪初进一步对中国开放市场和各个领域,加大投资中国,并引领北京进入世界贸易组织。   彭斯说,历届美国政府看着邓小平改革开放的道路蓬勃发展,都假设中国在经济自由化、财产私有化等一连串改变后,政治民主化会是终极之路;然而事与愿违。他历数中国政府在过去十几年如何违反自由贸易规则,却从与各国的自由贸易中壮大自己,尤其长期从美国取得大量贸易盈余和先进科技,包括要求美国企业交出科技专利、盗窃美国技术,终于反过来要取代美国的世界领袖角色,在军事上将美国驱赶出太平洋西岸。   这篇演讲稿背后所揭示的,其实是特朗普政府上任后,就已经对北京蓄势待发的“作战计划”。特朗普政府在很短时间内,就一改奥巴马时代两党经常僵持不下的政治局面,迅速凝聚朝野共识,在经贸、科技、法律、外交、金融、军事等领域展开对北京的出击。如今显而易见,关税战只是枝节,不管贸易平衡与否,让越来越摆明挑战美国、高调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北京做出深刻改变,才是华盛顿的项庄之意。   因此,冠病疫情让特朗普经营三四年有成的经济打回原形,危及选战,或许就是美中关系崩裂的引爆点。   北京近年在大方向上抛弃韬光养晦的大智慧,无论对内对外,包括对港台,持续展现各种战狼姿态,惊动很多国家的政治和企业领袖,却正合美国鹰派之意,在短时间内出现国际舆论转向的现象。这场冠病大浩劫更提醒全世界,要反思中国政府的作为与美国政府的指控。   美中对峙会演变到什么程度?即便民主党的拜登能击败特朗

民主失靈 不可失控

图片
失靈的民主制度最大危機是逆流走向極端主義,民眾在誤判中導致自身權利喪失的結果,但是要改革民主制度,人民不能置身事外。   美国总统初选如火如荼在进行,皮尤研究中心不久前做的一项民调显示,高达57%的美国成年受访者评价美国当前经济为“卓越”或“良好”,另外三分之一感觉“一般”。   虽然民调难免来自受访者政党倾向的影响,但整体上仍有44%受访者认为总统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让经济形势变好了,只有29%说变差了。无论如何,特朗普个人形象虽然从上任至今一直受到批评,但或许不能否认的是他对美国经济带来的改变,让相当多的民众有感。   经济层面很可能帮助特朗普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蝉联,但同样最近皮尤的调查也显示,只有15%的成年美国人喜欢他当总统的行为表现,53%不喜欢。政治和经济虽是两回事,但在现实上往往难分难解。特朗普如果很快就被看好蝉联,那一定是民主党胜出的候选人问题更多。 杭州六和塔方腊像——造反者(作者摄)   因此政治上的成功往往跟经济互为唇齿,脱不了关系,这是自古以来政治人物所必备的基本功课。人们生活有没有实质改善提升,是政治人物和政党最直接的成绩单。   皮尤在2018年第四季的另一份国际调查也印证这一点。在跨越北美、欧洲、东亚、西亚、非洲和南美的27个民选政府国家的调查中,对自己国家的民主制度不满意的中位数是51%。其中,美国人的不满意度是58%,北欧国家人民满意的多,英、法人民都不满意,而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这些南欧国家的不满意度更是高达七八成。   南欧国家的不满意已持续一段长时间,几乎跟经济长期无法振作,民众看不到前景脱不了关系。不满意度在2017年跟2018年之间较大幅度上升的六个国家中,几乎都是因为人民对经济表现的不满意。比较例外的是韩国和法国,在那两年之间对民主政治的不满意度大幅下降,韩国的原因是前总统朴槿惠在这期间被重判24年监禁,法国则可能是年轻的马克龙高票当选总统。比较独特的是美国,不满意民主政治的人增加了七个百分点达58%,但多数人认为经济是进步的。   皮尤调查最有意思的是顺着民众对民主政治的不满意度去设计问题,再问下去:那是否不排斥非民主的制度选项呢? 在同一群受访者中,对民主制度较不满意的,较倾向不支持代议民主,而支持另类的治理选项,例如专家治理(而非民选官员)、强人治理(不受议会或司法干预)甚至军事(军人)治

疫情高峰下的反思

這一波疫情的失控,跟17年前的沙斯極為相似,許多輿論認為是因為中國政府隱瞞和耽誤的結果。今天中國國力已經超過當年太多,但在治理觀念與政治和行政機制方面,應該給鄰國和世界帶來更多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愈演愈烈,祸及全球。眼下固然是抢救生命、避免扩散的关键时刻,但至今已公开的现象却让人不得不检视几个方面,作为中途的反思,期许有助于抗疫之举。   很多论述和证据都把这次疫情的源头归咎于野生动物,和2003年的沙斯疫情一样,食用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被认为是导致动物身上的病毒转移到人类身上寄生并传播开来的祸源。   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配合”疫情的扩散,很多吃野味的影片也传开来,让人瞠目结舌,看所谓“吃货”如何吃煮熟的蝙蝠、活的蝙蝠,如何生吃各种很少作为食物的海产。   中国网站最近盛传一篇据说是退役将领刘亚洲多年前在一次军方宴席上的即兴讲话,因为席上有一道龙虾刺身,活着的龙虾被生剥去壳,身上的肉被削开一片片,龙须颤动,眼珠子还在滴溜溜地转。文章说主人再三劝食,刘亚洲始终没有举箸,最后还忍不住讲了长篇大论,因为席上有人偷偷录音,讲话才得以化成文字整理出来。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883674854/15eb1c0e601900poht)   且不论真假,这篇“刘亚洲谈话”的重点有二:一是劝诫中国人注意不要过度消耗资源,二是抛弃残忍毒辣的传统烹饪法和食用法。他举自己在各地看过的所谓名菜为例,像苏州的“松鼠桂鱼”、广东的“三叫”吞幼鼠、河北的“生离死别”,全都是让动物忍受极大的恐惧和痛楚再生生被吃掉。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残忍的一面,“这其中折射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阴暗的、残忍的心理”。   他说:“动物是人类的伙伴,地球的主人,再残忍地吃,我们民族是要遭天谴的。动物也会报复。”   中国物产丰博,固然人口也多,但早已衣食无忧,如果政治清明,能发挥分配正义,完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所有人口的饱暖问题。但丰衣足食之余,应当发挥更高的文明素养,让烹饪法免除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同时戒除种种食用野味的陋习,特别是骇人听闻的野生动物,例如很多研究者指出带有多种病毒的蝙蝠。   民族性的改变并不容易,但如果民族与文化的承载者不愿正视自己与文明的心理距离,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为了彰显富裕而饮食毫无节制,终将带来

國家認同重點在價值觀

图片
新加坡人的身份認同必定不能拋棄個別族群文化的多樣性,而個別族群的文化,必定包含語文、歷史和宗教。一個 多元社會,單靠語言文字其實不足以形成認同上重要的基礎。 首尔街头。(作者摄)   总结新加坡开埠200年纪念的2019年,所展现寻找国家认同感的意愿非常浓烈,把历史上推至700年前,除了是扩大和深化国族源起的元素,也有助于一个新兴国家的不同族群和世代,思考彼此的差异与共同点。   近代很多摆脱殖民主义的国家,由于组成结构复杂,无论族群、宗教、文化甚至领土,都难免出现安德森所指“想象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ies)的处境,那么在政治上要凝聚共识,达到共同承担国家发展责任的目的,就不免要透过政策工具,形塑共同的国家意识。   这种形塑是极其复杂的政治与社会工程。在历史上,满洲人要汉人剃发易服,就是从外观上强制同一化,服饰与外观的改变属于文化的改变,文化的改变是心理改变的重要步骤,终极目的便是认同。清末国势日衰,民间反过来兴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的声音,知识分子相信“日本之强,则自变衣冠始”,中国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剪掉辫子,他们甚至相信中国比西洋国家积弱,跟方块字有关,因此有必要废除方块字改用拼音文字。以强权介入达到国家认同目的,当然是一种方式,不过对建立和认同多元与包容的民主社会不会有帮助。   历史悠久的国家往往透过漫长过程形成民族认同感,这其中有数不清的正面和负面历史事件、人物,甚至内部族群的斗争,经过时间淬炼与沉淀,这些元素都在建构成为现代国家的过程中,化为共同记忆与历史内涵的一部分。   因此, 公民对国家或国族的认同,不会单纯只依靠光荣、伟大的事物,而是多面向、多层次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虽复杂,但它所提炼出来的“共同体”意识却对公民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由于承载了共同的历史经历,国族身份才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因此所谓国族身份认同问题,自然形成是最好的途径,国族内部可能需要经由互相争执、否定、反省与和解等过程,达成许多认知上的最大公约数。 强权威慑形成的共同体,近代最大例子就是苏联,在威权松垮后立刻分崩离析。   形成国族身份认同既是漫长复杂的过程,就不可能只由单一或少数因素代表。   简单来说, 国族身份认同的形成要素至少应有几方面:一、共同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复杂, 制度、 家庭、教育、宗教以及人性,都有影响,多元族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