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14的博文

新旧秩序恩仇录

图片
分离主义者对现状的描述能不能被认真对待、对话,及早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步骤。反对分离主义者往往因为分离未成为事实,而忽视统一状态中 的缺陷。同理,分离主义者也可被视为对一个政权的背离者,其离心离德,试图追求新秩序,必是因为现状中的缺陷,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很多新旧秩序在 “ 争霸 ” 或过渡期间,都不可避免血流成河,除了因为各方面主角对复杂万端的现状不能有效掌控,最主要原因是各方面都缺乏对第三条路的想象力,以及寻找妥协共赢(甚至彼此少输)的创意与度量。    苏格兰独立公投落下帷幕,投票前后全世界大量舆论从多方面剖析它的前因后果,包括它与英国的恩怨情仇,以及独与不独的利弊得失,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英国总编辑豪尔( Stephen Hull  )的观点。他认为无论胜负,公投给英国社会带来的两极化都将在社交媒体的聚焦下更加突出,但双方都不应该因胜败而出现夸大的情绪。事实上整个社 会是被社交媒体和政客所激化的,他不相信在去与留之间,真的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几乎全世界都在赞许这一场公民投票所代表的民主制度内涵。   一旦苏独成功,将给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带来最后的撕裂与全方位衰微的后果,然而即便如此,英国王室以及人民,都能以优雅的姿态、和平的手段做出挽救的努力。在习惯威权强势统治的亚洲人看来,其最激烈的表现,竟是如同儿戏的首相卡梅伦的举动,他在公投前夕红着双眼表示若苏格兰独立成功,他将自杀。有比国家盛衰存亡更大的事儿吗?居然也能这么样处理。一些西方评论者也忍不住说,这是自由人行使自由意志的最高表现。   《三国演义》开宗明义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作者罗贯中没有解释几个问题:为什么必得分分合合、这是不是一种必然定律、能不能化解。   答案其实不难找,政权疆域的起落分合是历史的恒常现象,因为天下大势都由人而定,而人心是最难把握的。   不少人相信,苏格兰不成功的这一变局已经造成她与英国乃至苏格兰内部思想与情感上的裂痕。事实上,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治上分与合的论述一旦表面化,都必然在住民之中产生情感上的矛盾,轻者出现容易过敏的你我之分,重则家人好友也视同仇雠。   然而站在民主自由、尊重个人的角度, 这种差异与矛盾更应该被看成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关键是人们如何在情理法之中保持彼此对话,求同存异,寻找最大

在宽窄之间寻找方寸

图片
  一连串的改变和宣传,让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成为舆论的焦点,一个接一个的案例,说明没有大学学历也可以在职场获得足够的肯定。公务员的升迁不再看文凭,也是个突破性的宣布,自然受到许多非大学毕业生的关注。   这个显著的政策转变具有深远含义,试图改变社会上大学文凭至上的观念。然而一连串的宣传,不应该被解读成“大学无用论”“学历无用论”或“文凭无用论”等相反的信号。   类似的“无用论”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曾出现过,甚至在上世纪 70 年代经济正在起飞的台湾也出现过一个“拒绝联考的小子”,成为社会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过生活,如果生命中最黄金的学习时代都是为了职业做准备,那是一种遗憾和损失。一个教育体制如果不能给学生提供工作之上的学习养分和素材,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制度。 长时间的话题。“无用论”毋宁是一种社会升学潮压力下的反弹,与新加坡这番转变绝不相同,对思辨能力较弱的年轻人或资讯较少的部分人来说,扭转唯文凭是尚的社会风气,需慎防引发民间矫枉过正的误解。    无论是国家还是世界的范围,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自然形成甚至是莫名其妙点燃的,一个潮流,往往对一两代人甚至更长远的世代带来深刻的影响,这股潮流最终发展的结果可好可坏,可喜可悲,都将要由当代的人群去承受,而其结果往往必须经历时间考验,在蓦然回首的下一个时代,才能比较准确的评说。    教育思潮的转变,影响的是尚未入世乃至未定性的学子,更需要家长、教师等成年人给予足够的分析,甚至代为判断。   眼前比较能肯定的是,这股转变之风应该能改善大环境的压力,让教育发展更多元化,学生出路更广泛,社会文化对学历文凭的看法更有弹性。近些年来,体育学校、艺术学校、数理学校的出现,以及凭才艺优先录取中学的措施,诸如此类,其实已经标示我们对教育多元化的体认。   一些人观察到,年轻一代的父母已经更能接受“行行出状元”的事实,少数家长愿意让孩子根据才能与天分选择更合适的学校,时有所见。但社会大众的文凭主义心态仍然普遍,这从补习风气丝毫不减,补习费年年上涨可见一斑。因此,此次由政府带头大规模与大动作的改变,正是希望从根本上引领风气,改变对文凭主义的依赖心理。 社会固然期待这番高调推进的“运动”能使得学生升学压力减轻,家长从此不必对孩子的“钱途”过于操心,孩子也可以从此进入自己兴趣的领域发展,开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