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15的博文

大浪淘沙談閱讀與出版

图片
参与新媒体的时代步伐,扣紧阅读人群的脉搏,直接贴近新读者是出版业者必须要做的时代任务。 但 面对网络原住民的崛起,今后还要设法留住已经在读书读报的人,问“纸本的原住民为什么要离开故乡?”故乡的吸引力不再,是因为妈妈做得最好的菜肴已经失传,老家的河流已经枯竭,还是童年玩伴都走光了? 捧着纸张的快乐感觉,是出版业者不能遗忘的工程细节。   面簿(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10月初宣布一个大计划,在明年发射卫星AMOS-6上天空,利用卫星将信号覆盖到东、西和南部非洲,在这些地区建立互联网服务的社群,把七八亿的人口串联起来。   发射卫星是 facebook 公司推广互联网宏愿Internet.org的一环,两年前才开始的这个宏图伟略,目的在集合全世界有志者(包括许多主要科技企业)的力量,为更多人在网上开辟机会,特别是非洲等大片落后土地的人民。    经由信号的传输、网络的联结,扎克伯格希望让全世界都能分享科技带来的好处,通过研发把科技器材价格降到最低,提高传输效率,以及开创有效的商业模式,不再有因为资讯落后或其他隔阂与障碍而陷入贫困的弱势者。   扎克伯格经常在自己的面簿上分享这个互联网宏愿下的个案,令人惊叹的是这个31岁的年轻人已经有那么宽大的胸怀。   相信互联网属于每一个人的国际民间组织互联网协会 (Internet society) 统计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至今约30亿人,在73亿人口里面也有近半拥有3G网络覆盖,其中移动网络的穿透率会在四年内达到七成人口。   不过换句话说,今天世界人口还有超过一半没有成为互联网用户,其中主要属于非洲和印度等落后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普及率至今不及20%。基于基建匮乏、网络系统不普及、经济落后,以及识字率低落等原因,他们成了漏“网”之群体,扎克伯格等科技企业家想用科技力量把他们涵括进来,既是普及知识、缩小人类各种差距的人道努力,同时也包含科技企业把市场规模做大,增加营收来源的用心。   过 去10年,互联网在持续的技术突破下,不断出现创新,特别是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轻易覆盖遥远地区。研究显示这种覆盖速度正以倍数翻滚,只要企业与政府达成协议,推进商业网络基建开展,继续降低手机价格和普及移动器材的销售,很快就能架起一片虚拟的天网。   此外,互联网巨擘谷歌公司近年

「政治作為一種志業」該有的信念--浅析德國思想家韋伯政治理論

年轻世代无论投入哪个政治阵营,只要不是为谋取巨大的利益而来, 能为社会带来更多元化的思维激荡,长远来说都是好事。 不过参与政治除了激情,也需要对政治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除了经常挂在嘴边“要服务民众,回馈社会”, 还有没有更高更多的认知和理想?这是激情过后, 值得从政者和全社会继续沉思的问题。百年前学者韦伯的教诲,值得一读。      大选刚过不久,政治温度还在,选举期间的诸多议论和争论, 无论来自执政党还是在野党人士,主流还是非主流媒体, 对于本国政治话语的累积都是一种推动。   新加坡平时的政治论述大多来自政府或执政党, 极少来自在野党甚至学术界的完整意见,久而久之, 本地政治话语和论述几乎以执政党为正统及主流, 并且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多数时候掩盖甚至压抑了其他不同的论述声音。 唯独在四五年一度的大选期间, 不同的论述才能比较全面地出现及系统地传播, 成为文献记录镁光灯下的一部分。   当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 这一现象近年来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在野阵营或学术界不同于执政党的论述,无论是广度和深度, 都能比较清楚而系统地留下记录,在民主制度下, 这是相对可喜的发展。   本地政治论述的成熟与否,有待专家去持续辩论, 而这当然需要更开放的舆论空间。在此之外, 政治作为一种生活现实,如果从基本面去探究, 吾辈寻常百姓可以怎么去对政治参与者提出要求?对参与者来说, 又有些什么条件是自己参与政治时应当深入考虑的?   近几届的大选,在野阵营都出现越来越多年轻到中年的参政者。 对老一辈经历李光耀威权时代的人来说,这会被看成“ 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冒险行为,但是对网络时代的人来说, 这根本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只要有服务的热忱, 觉得社会现状有需要改变之处,年轻一代做出投入反对党的决定, 并不需要经历辗转难眠的痛苦煎熬。   相对于把反对党政治视为禁忌、觉得恐怖的年代, 这固然是值得庆幸的改变―― 政治在民众生活中终于可以被正常化的对待。但与此同时, 正常化的另一面是责任感的建立。 本地政治论述在平时极度缺乏, 学术界不愿触碰,社会大众也就少了专业引导和启发的机会, 影响所及,包括很多专业人士对政治的观点,都长期流于表象化, 网民则是普遍上满足于泄愤,无法深入论理。   唯一对政治有完整论述的就是执政党,长期以来, 形

白雲長在天(新加坡2015國會大選後記)

图片
新加坡政治极可能已经走向日本模式,即由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但行动党的一党独大能否在未来走向更开放与自由,进一步落实实质的民主与法制,还是在没有失去政权压力的情况下,继续维持政治上的逼仄空间,关系深远。此外,一党独大的弊端在日本和其他国家也显而易见,行动党要如何避免,值得探讨。   一场令人民行动党大喜,让反对党大悲的选举落幕了,海内外各种语文的评论与分析可能是历届大选最多的,多元的角度与深度,为本地政治景观留下很珍贵的财产。 对很多本地人来说,这次大选可能带来的启示之一是,即便在最不政治化的新加坡,政治事务依然关系着每个人,你再不粘锅,眼睛里只在乎身边的“小确幸”情调,也逃不掉政治大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民主国家里生活,人民应该意识到政治的存在,去了解它并且依据自身的判断去做出政治决定。但是 很多社会基层的民众其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对政治不了解,所以投票这一政治行为往往受到他人的意见或者惯性行为所左右,违背了民主政治赋予个人权利的意义。 这样的现象在当代后起的国家比比皆是。   随着这次大选结果,有越来越多人相信, 行动党的长期执政已经不是疑问。主要因素包括行动党的自我调节、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反对党持续的“战略拮据”现象。   人口结构问题(意即新移民的引进对人口比例的变化)需要更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但作为执政党稳定的票源,其可靠性与影响也取决于未来政策走向。至于行动党选后的态度则让人看到,包括重视基层生活改善、放下身段和谦卑等自我调节, 这些在过去饱受民间诟病的现象,或许可能持续下去,并逐步成为党内一种价值 。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执政党,能有这样的改变,自然是人民的福气。但对反对党来说却是灾难。   新加坡反对党今时今日已不能说缺少人才,事实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青年才俊加入反对党阵营,但却分散在不同旗帜下,这是任何选举战术的大错误。   《战国策·田忌赛马》记载孙膑向爱玩赛马的田忌献策,指出一条千古不易的兵法策略: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这本来有助于反对党在战术上攻克一些城池,带动士气,然而人才资源的分散却导致相反的结果。    反对党的拮据不仅在政治谋略和战术方面,也包括议题上的先天缺陷。   反对党人过去着重生活费、房价、就业、移民等等方面的议题,曾经引起民间相当大的共鸣,从而获得支持掌声,但 在行动党开始审视